在青岛这座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交织的海滨城市,藏着一门灵动鲜活的艺术——指画。而在这门艺术领域中,王春林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他以纸为墨、以手为笔,在方寸之间勾勒出令人惊叹的艺术世界,将青岛指画推向新的高度。
王春林与指画的缘分,始于儿时对传统艺术的浓厚兴趣。青岛独特的地域文化氛围,滋养着他的艺术灵感。民间剪纸、年画等传统艺术形式,像是一颗颗艺术的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指画,瞬间被这种将绘画与指艺完美融合的艺术形式所吸引。从此,他踏上了指画创作的道路,这一走,便是多年的执着坚守。
青岛指画是一门极具特色的艺术,它不同于普通的绘画,也并非单纯的指艺。王春林的指画创作过程繁复且精细,每一幅作品都是他心血的结晶。首先,他要精心挑选合适的纸张,不同的纸张质地、纹理和色彩,会给作品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选好纸后,便是构思与设计,他会根据主题,在脑海中构建出画面的整体框架和细节。接着,运用剪裁、折叠、卷曲、拼贴等多种技法,将平面的纸张塑造出立体感和层次感。一片树叶,他能用纸张剪出脉络分明、栩栩如生的模样;一个人物,他能通过巧妙的折叠和拼贴,展现出细腻的神态和生动的姿态。最后,再辅以指画技巧,为作品增添色彩和神韵,让画面更加鲜活灵动。
王春林的指画作品题材广泛,涵盖了青岛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以及自然景观。他指下的栈桥,海浪翻涌,桥身巍峨,仿佛能让人感受到海风的吹拂;他创作的八大关,红瓦绿树相互掩映,异域风情的建筑跃然纸上;还有那活泼灵动的海洋生物,虾蟹在“水中”嬉戏,鱼儿在“浪里”遨游,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精湛的技艺,更传递出他对家乡青岛深深的热爱。他用独特的艺术语言,讲述着青岛的故事,让人们从不同的视角领略这座城市的魅力。
2025年,对于王春林和他所坚守的指画艺术而言,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随着青岛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持续推进,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名录的申报评选工作启动。王春林精心筹备,将自己多年来的指画创作成果、传承教学经历以及未来发展规划整理成册,提交申报。其指画艺术凭借独特的技艺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层层筛选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青岛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名录。这不仅是对王春林个人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更意味着青岛指画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与社会关注,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王春林从未停下脚步。他深知,传统艺术要想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生机,既要坚守本源,又要与时俱进。他积极参与各类艺术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将青岛指画展示给更多的人。在与其他艺术家的交流中,他不断吸收新的理念和创作手法,并将其融入到指画创作中。他尝试将现代元素与传统题材相结合,创作出一系列新颖独特的作品,吸引了众多年轻观众的关注。如今入选青岛市级非遗名录后,他更是加速与政府文化部门、教育机构等合作,走进校园开设兴趣班、开发专业课程,让指画艺术融入素质教育体系;举办主题展览,让更多市民领略指画魅力。同时,他还坚持在社区开展指画讲座、培训,手把手教爱好者制作指画,为青岛指画的传承培养后备力量 。
王春林的指画艺术,就像青岛的海风,清新而又充满力量,吹进了人们的心里。他用一纸一艺,书写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诠释着对家乡的深情眷恋,也让青岛指画这门独特的艺术,在时代的浪潮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成为青岛文化艺术领域中一张亮丽的名片。

文字:董志刚
图片:青岛大明指画研究院
特别声明:本文为“海报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观点。海报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